全部商品分類

                        您現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類 > 語言.文字 > 語言文字 > 漢語、少數民族

                        康輝咬文嚼字(精)

                        • 定價: ¥58
                        • ISBN:9787570229338
                        • 開 本:32開 精裝
                        •  
                        • 折扣:
                        • 出版社:長江文藝
                        • 頁數:276頁
                        • 作者:康輝//嚴曉冬|編...
                        • 立即節。
                        • 2023-01-01 第1版
                        • 2023-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買:
                        點擊放圖片

                        導語

                          

                            央視頻王牌欄目《康輝說》中的優質節目《咬文嚼字》被無數網友現在追更,呼吁出書。經過反復“咬文嚼字”,補充大量內容,圖書版終于面世了!
                            書中內容不僅在已上線的節目基礎上補充了大量硬核知識,配有精美插圖和卡通版“小康”形象,還附有40余個二維碼,掃碼可觀看康輝字正腔圓的咬文嚼字、繞口令才藝展示,更有珍貴的“青澀小康”音視頻資料,為讀者提供一個3D立體的《康輝咬文嚼字》。

                        內容提要

                          

                            著名央視主持人康輝攜手央視頻平臺“康輝說”欄目小編嚴曉冬,推出百科全書式作品《康輝咬文嚼字》。在書中,康輝撕掉“懟言大師”的標簽,回歸溫潤謙恭的“小康”形象,帶著他的新綽號“行走的《康熙字典》”,除“咬文嚼字”糾正發音外,從地名、民俗與美食、姓氏和日常等幾個角度帶領讀者長知識。
                            鄱陽湖、麗水、臺州等美好的地名,螺螄粉、芝麻糊、鰻魚等掛在嘴邊的美食,撒、紀、解等常讓人不敢貿然開口的姓氏,以及呱、卡、冠等日常用的多音字,你都讀對了嗎?

                        目錄

                        地名篇
                          儋州——蘇軾在海南的趣事
                          鉛山——當地人讀什么,我們就讀什么
                          盱眙——這里舉辦過龍蝦節
                          曲阜——記住這座東方圣城的名字
                          碭山——這里的酥梨很好吃
                          滎陽、滎經——從楚河漢界到茶馬古道
                          郫縣——“川菜之魂”了解一下
                          崆峒——小康暴露了武俠迷的身份
                          耒陽——讓小康想拍古風vlog的地方
                          中牟——聽小康講潘安的故事
                          黟縣——一個“臥虎藏龍”的地方
                          歙縣——依然是徽派的小康
                          澠池——從雪泥鴻爪到曙猿遺跡
                          涪陵——小康聊“國民下飯菜”
                          鄱陽湖——聽小康講陶淵明的故事
                          三坊七巷——這里有半部中國近代史
                          龜茲——消失的古國,未消失的文明
                          琿春——一眼望三國,不是魏蜀吳
                          大柵欄——小康帶你去逛京劇圈的“好萊塢”
                          山西、陜西——小康盤點特殊的地名譯文
                          拙政園——小康講“中國園林之母”的故事
                          樂山、樂清、樂亭——這三個地名你讀對了嗎
                          弄堂——這里生活著興興轟轟的上海人
                          臺州——這里有半部《全唐詩》
                          麗水——養在深閨里的“綠覆美”
                          井陘——這里為何是兵家必爭之地?
                          尖沙咀——小康在香港多少街頭打過卡?
                          婺源——不僅有油菜花,還很“有才華”
                          亳州——“藥都”的名字別讀錯了
                          睢寧——張良的“開掛人生”從這里起步
                          氹仔——它是澳門的一個靚仔
                          番外篇——說說這些不會讀錯的城市
                        節日篇
                          元宵——小康出個燈謎給你猜
                          清明——中國人的鄉愁,刻在了DNA里
                          端午——一個讀不錯但別稱很多的節日
                          七夕——這一天也是曬書節
                          中秋——來自小康的月餅測評
                          重陽——記得給家里的“老寶貝”打電話
                          閱——世界讀書日的詩意與巧合
                          勞——這個字跟所有“打工人”都有關
                          博——國際博物館日長知識
                          游——念謝公屐,羨霞客行
                        美食篇
                          餛飩——竟然是一種餅嗎?
                          螺螄粉——正宗的螺螄粉里沒有螺螄
                          糍粑——貓不喜歡,“鏟屎官”喜歡
                          果脯——楊貴妃吃的是鮮荔枝還是荔枝脯?
                          醪糟——一碗好喝不上頭的鄉愁
                          蛋撻——你一定吃過,但99%的人都讀錯了
                          芝麻糊——童年經典廣告要重新配音了
                          鰻魚——小康點菜時也要“咬文嚼字”
                          香榧——聽說西施最愛吃也最會吃
                          芫荽——你的基因喜歡它的味道嗎?
                          蚵仔煎——盤點一下“蟲”字旁的貝類
                          粳米、秈米——讓我看看有多少五谷不分之人
                          藠頭——既是佳肴又是中藥
                          佐料——竟然分君、臣、使三等
                          鱖魚——能入詩畫能入口的“斜杠魚”
                          雞以——汪曾祺奉它為菌中之王
                        姓氏篇
                          撒——說說小康的一位把自己姓名讀錯的同事
                          蓋——遇到這個姓,一定先問清楚怎么讀
                          任—“任性”與“任姓”,讀音不相同
                          解——與“謝”同音的姓氏
                          紀——“鐵齒銅牙”紀曉嵐到底姓什么
                          庾——庾家的故事里有粽香味
                          員——中國第一位武狀元是誰
                          種——仲由的后人不姓仲
                        日常篇
                          懟——小康被稱為“懟言大師”
                          拗——小康差點兒要“拗斷”小編
                          呱——小康也愛拉呱兒
                          絹花——“非遺”中不凋零的花
                          冠——聽小康講李白杜甫的故事
                          團——小康說自己不是天團成員
                          云——我們在云上見證中國速度
                          儉——讓人知易行難的字
                          犇——小康祝朋友們“犇”向幸福!
                          胖——每逢佳節胖三斤
                          行——熱愛一行、堅持一行,就一定行!
                          券——小康勸你把“券”讀對
                          卡——從被“卡脖子”到驚艷世界
                          癥——小康帶你一起見證神醫的逆襲
                          裨——這個“皮匠”不簡單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儋州
                            ——蘇軾在海南的趣事
                            我的“咬文嚼字”從哪里“嚼”起呢?我想到了一個遠在天涯海角的地方——儋州。因為我的偶像,宋代大文豪蘇軾與儋州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儋”這個字看起來好像和一些字長得很像,比如“蟾蜍”的“蟾”,“高瞻遠矚”的“瞻”。那它是讀“chán”州嗎?或是讀“zhān”州嗎?都不對,這個字的正確讀音是“dān”。
                            儋州,如今是海南西海岸一個美麗的地方。當年蘇東坡年過花甲,被一葉孤舟送到了荒涼的儋州。即使是今天我們也覺得海南路途遙遠,古時的儋州遠離中原,交通不便,在當時人們眼中是一塊蠻荒之地?墒翘K軾是一個特別樂觀曠達的人,雖然遠離故土、顛沛流離,卻寫下了兩句真性情的詩:“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彼涯莾寒斪髁俗约旱墓枢l,還在那兒留下了一段舌尖上的故事。
                            蘇軾到儋州之后,生活過得非常艱難,生病沒有藥,冬天沒有炭火,夏天不能沖涼,只能吃芋頭喝涼水。但蘇軾是誰,再艱苦的生活都能讓他發現不一樣的樂趣,他是一個資深“吃貨”,在儋州的生活就激發出了他“吃貨”的天分。
                            當地人給他送來了生蠔,蘇軾就想,生蠔怎么吃更美味呢?于是他把生蠔和酒放在一起煮,發現味道特別鮮美。后來又有更大個兒的生蠔,他想放在火上烤一烤看看味道怎么樣,結果一嘗,比用酒煮還好吃?磥碓缭谒未鷷r,蘇軾就感受到海鮮燒烤的絕妙了。更有意思的是,蘇軾還寫信給自己的兒子蘇過,告訴他生蠔有多好吃,而且叮囑他的兒子,你千萬別告訴別人,尤其是我在朝廷里的那些同僚,萬一他們都知道生蠔美味,也饞了,都跑到海南來和我搶著吃生蠔可怎么辦?——拜托大哥,誰會搶著和你一樣被貶到這樣一個遙遠蠻荒的地方呢?可是蘇軾就是這么樂觀豁達,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中的艱難,都不算什么,他都能夠苦中作樂,樂在其中,而且還會發出“萬里真吾鄉”的感慨:“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彼臅邕_與樂觀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接著說儋州的“儋”字。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中對“儋”的釋義為:“儋,何也,從人詹聲!弊⒎Q:“背曰負,肩曰儋!薄昂巍奔础昂伞,可見“儋”這個字除了作為地名,還是“擔”的古字,是用肩挑、用肩扛的意思。
                            《世說新語》里面講過一個故事:東晉時候的中軍將軍殷浩,被簡文帝司馬昱罷了官,心里很不滿意,抱怨簡文帝做人真是太差了:“上人著百尺樓上,儋梯將去!本拖癜讶怂偷桨俪吒邩侵,然后把梯子扛起來就走了,這番操作也是真的醉了。
                            我們帶大家確認了“儋”字的正確讀音,也給大家講了蘇軾和儋州的密切聯系,尤其是儋州舌尖上的故事。蘇軾的故事流傳下來的美食可不止生蠔一種,大家對東坡肉都耳熟能詳吧?你還知道哪些和蘇軾有關的美味佳肴呢?
                            鉛山
                            ——當地人讀什么,我們就讀什么
                            如果你不是當地人,這個地名十有八九會讀錯——鉛山。讀“qiān”山,對嗎?錯了,這個地名正確的讀音是“yán”山,這是江西省上饒市的一個縣名。很多朋友都以為這個字只有“qiān”一個讀音,其實,查過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你就會發現,“鉛”還有個讀音,就是“yán”。
                            鉛山縣的永平鎮附近確實有鉛礦和銅礦。你可能會想,這個地方明明就有鉛礦,干嗎不叫“qiān”山呢?這確實沒有一個特別權威或者標準的解釋,但是在我們地名的讀音原則當中確實有這么一個基本的原則:“從當地!彼赃@個字只有作地名的時候,有區別于其他常用讀音的用法。
                            現在我們知道了,“鉛”是個多音字,有兩個讀音,一個是大家熟悉的“qiān”,指的是一種金屬元素,也指用石墨等制成的書寫工具,比如鉛筆。另外一個音“yán”也通“沿”,有遵循的意思。而“yán”的讀音現在只用在江西鉛山縣的地名當中。
                            鉛山縣是江西省唯一擁有兩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的縣。它可是一個千年古縣了,成立于南唐時期,公元953年,以所在的鉛山為名;元朝時從縣升級為州,隸屬于浙江行中書;明朝洪武年間又改為縣,隸屬于廣信府。明清時期,鉛山和上海的松江、江浙的蘇杭、安徽的蕪湖、江西的景德鎮并列為江南五大手工業中心。
                            如果你有機會到鉛山去玩兒的話,一定先把這個地名記準。
                            P2-6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