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學生喜歡的十種教師是什么?如何做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如何成為學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學生管理的“七種武器”是什么?……遲毓凱編著的《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第2版)》從心理學角度給出了答案,并幫助一線老師處理學生常見心理問題。作為給一線帶班老師看的實用圖書,第二版針近年來的新問題、新現象對部分原有內容作了新的詮釋,同時增加了一些新內容。
內容提要

心理學與學生管理是中小學教師教育的重要內容,然而,許多相關培訓的效果并不理想。專家們沉醉于心理學理念的生成和傳遞,疏于或者不屑于談具體操作;而教師們則苦惱于專家的理念雖好,但對于如何將其具體應用于教育實踐卻毫無頭緒。把專家的理念與教師的實踐聯系起來,努力架設一座橫亙在心理學原理與學生管理工作之間的橋梁,這正是我們的目的所在。因此,遲毓凱編著的《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第2版)》不談心理學的高端研究,也不講腦科學的最新發現,只講那些基本的,甚至在心理學人中已經是常識的心理學規律,如何具體應用于學生管理實踐,以及如何利用心理學提升教師的工作效率,如何通過心理學讓教師們的生活更和諧、更美好。
作者簡介
遲毓凱,華南師范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后,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商學院訪問學者。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與心理測評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中國心理學會科學普及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生專委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學分會秘書長,世紀心理沙龍網主持人。
主要研究領域:學校心理學、實驗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與人才測評、心理健康與輔導
主要著述成果:著有《親社會行為的啟動效應研究》、《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等作品,主編或參與編寫了《我問心理學》、《障礙心理咨詢》、《教育心理學》等書,并在《心理學報》、《心理科學》等國家權威學術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目錄
“不講屠龍術,只談殺豬法”(序)
第一編 學生管理中的教師定位
第一章 學生管理的關鍵
一、愛心價值幾何
二、名師方法也失效
三、班主任是天生的嗎
四、學生管理的三要素
第二章 做有影響力的教師
一、要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嗎
二、教師的“威”和“信”
三、如何讓學生欽佩你
四、如何讓學生喜歡你
五、需要讓學生怕你嗎
第三章 做學生的重要他人
一、人生發展中的重要他人
二、小學教師的自我定位
三、中學教師的自我定位
第二編 學生管理中的影響策略
第四章 學生管理的認知策略
一、學生為什么會改變
二、如何對付“破罐子破摔”的學生
三、如何應對“叛逆”的孩子
四、轉化學生從哪里開始
五、“要求—承諾”策略的應用
第五章 學生管理的情緒策略
一、情緒心理法則及應用
二、教師要“重情”
第六章 學生管理的人際策略
一、他人認同與學生成長
二、讓學生去學習誰
三、人際關系與學生管理
第七章 學生管理的行為策略
一、強化理論與管理策略
二、“拿什么表揚你,我的學生”
三、表揚的時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四、影響策略的綜合運用
第三編 學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
第八章 班級管理的指揮策略
一、兩種行為四個階段
二、組建階段的指揮式管理
三、教師如何懲戒學生
第九章 班級管理的教練策略
一、磨合階段的矛盾哪里來
二、如何培養班干部
第十章 班級管理的支持策略
一、規范階段什么樣
二、從“諸葛亮”到“李世民”
三、從教師威信到班干部威信
第十一章 班級管理的授權策略
一、做一個會授權的教師
二、教師授權的障礙
第十二章 學生管理的四種境界
一、當班主任累不累
二、要不要和學生交朋友
三、嚴一點好,還是寬一點好
四、魏書生的方法為什么不起作用
五、管理的四種境界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前言

“不講屠龍術,只談殺豬法”
(序)
當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往往涉及學生管理的內容。面對基層的中小學教師,來自高校的專家學者也常常講授和學生管理相關的心理學話題。然而,事實上,很多時候這種培訓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之一在于講課者與聽課者思路的不匹配。
對于專家學者而言,他們更關注如何把心理學的理論與研究成果準確、平實地傳遞給教師們,至于這些知識如何解釋教育現實,在現實教育中究竟怎么運用,則希望中小學教師自己琢磨、領悟。而對于那些聽課的一線教師來說,他們知道專家們講的理論很先進,研究很現代,但更希望講授在現實中如何具體運用這些理念,否則的話再先進也沒用,也不愛聽。顯然,當前的教師培訓,在專家學者的高端理念與基層教師的教育實踐之間,常常存在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谝陨险J識,把專家學者的先進理念與基層教師的具體操作聯系起來,把高高在上的理論拉到現實中來,努力去架設一座連通心理學理念與學生管理實踐的橋梁,就是本書的目的所在。
回顧百年來心理學發展的歷程,我們就會發現,一些偉大的先行者早就做出了非常卓越的、天才的、具有開創性的研究;近年來,隨著時代發展,技術的進步,國內外的心理學研究也越來越精致,越來越巧妙,專業性與科學性越來越強。這些發現足以改變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教育實踐。然而,我們也遺憾地發現,與心理學百年來蓬勃發展不相稱的是,學界對于心理學的發現如何應用
于實踐的努力并不充分,這一點在國內表現得更為明顯。許多人亦步亦趨在偉人身后,絞盡腦汁,忽略了現實對心理學的強大需要。研究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種現象應該改變,也必須有所改變。
在本書中,我們不談心理學高端的研究,也不講腦科學的最新發現,只講那些基本的、甚至在心理學人中已經是常識的一些心理學規律,如何具體應用于教育管理實踐,如何利用心理學知識,去提升教師的工作效率,讓教師的生活更和諧更美好。
本書努力圍繞以下幾點進行寫作:
一、以問題為中心,“六經注我”
本書的討論緊緊圍繞著學生管理這一核心問題而展開,心理學原有的學科歸屬并不是本書考慮的重點,只要能和學生管理相關聯的心理學內容,筆者都采用“拿來主義”的原則,為我所用,不是“我注六經”,而是“六經注我”,甚至不惜“撈過界”。所以,如果你仔細閱讀本書就會發現,在散落的心理學知識點敘述中,有管理心理學的內容,有社會心理學的內容,有發展心理學的內容……也有不那么科學的作者的個人觀點與見解。在這里,構筑“學生管理心理學”的學科屬性與內容方法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而如何利用各個心理學科、各種心理學知識來解決學生管理中的問題才是我們考慮的核心所在。這也是本書名為《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而不稱《學生管理心理學》的原因。
二、以現實為基礎,談“真”問題
對于大多數中小學教師而言,中國的教育現實并不理想,許多現實中的問題由于各種原因誰都不愿意談,但又確實是教育中的真問題。比如說,“教師要不要學生怕”的問題,在理想的教育中,教師表達的是愛心,是尊重,是用專業能力與人格魅力來樹立自己的威信;然而,在現實的教育中,一名教師面對五六十人的班級,工作起來常常勞神費力,苦不堪言。學生如果對教師沒有一點敬畏之心,則管理上多半會一塌糊涂?傊,本書談論的,不是理想中的教育應該什么樣,不是泛泛地談教師如何“愛”,如何“尊重”與“感化”,而是基于中國的教育現實,一名中小學教師應當如何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去“管”學生,去處理相關的學生管理問題,“讓學生聽話”。
三、敘述通俗,不“掉書袋”
中小學教師都學過一點兒心理學,但大部分教師的專業不是心理學,對于他們而言,學習心理學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成為心理學的研究者,更多的只是想“用心理學”,即心理學有哪些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實踐的知識,拿來促進一下工作。作為一本心理學讀物,如果表達方式太規范、太嚴謹,講“學生管理”先概念辨析,“什么叫學生”,“什么叫管理”,“什么叫學生管理”,諸如此類,心理學讀物就會變成催眠的讀物,背離我們的初衷。所以,筆者盡可能采用通俗的表達方式,盡可能少用專業術語,希望以一種接近口語的、聊天的而不是教材式的敘事方式,和廣大教師漫談心理學在學生管理中的運用,盡可能讓平時就很累的中小學教師們讀得輕松一點。
四、表達多樣化,方便閱讀
在注重以通俗方式傳遞專業心理學內容之外,本書也盡可能用靈活、多樣化的方式來表達相關內容。首先,盡可能運用案例來說明問題,“小故事大道理”,心理學的大道理往往通過真實的小故事來呈現;其次,提供擴展閱讀,以專欄的方式呈現與正文相關的內容,不局限于學生管理;最后,對于一些核心的專業術語,以側欄形式呈現;而對于作者總結的一些心理學法則與操作建議,則以專色在正文中呈現。通過這些多樣化的表達形式,本書希望
在一個快餐化閱讀的時代,更加方便老師們的閱讀。
近年來,關于學生管理問題的著述頗多,盡管許多教育理念先進,但操作性不強,有人戲稱仿佛“屠龍之術”,招法雖然漂亮,但實用性不強,現實中哪里有什么“龍”給你屠呀。與“屠龍之術”相比,本書更愿意做“殺豬之法”,雖然理念不夠先進,招法也不漂亮,甚至姿勢難看,但如果能夠為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一點切實的幫助,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筆者在另一本心理學著述中曾說過,希望告訴讀者的是:心理學不神秘,很可愛。今天,在這本關于學生管理的心理學讀物中,我希望告訴讀者的是:心理學不難懂,很有用!
遲毓凱
2012年4月
后記

本書的寫作其實是在許多一線教師的催促下開始的。
2005年末,我從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回到華南師范大學教書。幾年來,作為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A證、B證培訓的任課教師,常常談一點心理學的教育應用問題;同時,也給教育碩士開設了一門“教師心理學”的選修課。課程得到了許多一線教師的認可,他們的熱情程度甚至都讓我有點受寵若驚。在講課過程中,或者快要結束的時候,時常會有教師問我,“遲老師你有沒有與課程相關的書,我想讀一讀”,或者“心理學很有意思,你能不能推薦一下教師要讀些什么心理學書?”
對于這兩個問題,我都很抱歉,難以給提問者以滿意的答復。因為:
一是我所講授的課程,目前為止還只有綱要性講義和課件,許多內容只在我個人的頭腦中,還沒有形成文字。我雖然也主編或參編了幾本心理學書籍,但是并沒有直接針對教師實際工作的。
二是推薦相關的心理學著作,我這里也沒有很好的答案。當前的圖書市場很多,有規范、有體系地介紹方方面面的心理學知識的圖書近年來也出了不少,但是直接拿來就能用到教育生活中的心理學書籍卻很少。雖然現在也引進了不少國外有影響的心理學圖書,但教育工作畢竟受到一個社會的政治、文化影響很深,這些國外的圖書不是不好,而是很難針對中國的工作實際,所以也不好做出推薦。
由于我沒有給出很好的答案,所以有些教師隨后就建議:“遲老師你什么時候把講課的內容寫出來吧!币婚_始,我覺得這只是一種客氣,但后來建議的人多了,我便有些動心。與此同時,隨著相關課程的不斷講述,引發我自己思考的內容也逐漸增多,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這些內容往往又難以全部展現出來,對于一個“口唇期”①沒有過渡好的人而言,意猶未盡,畢竟有些遺憾,而在課程之外,寫作一本書卻可以說是過了一把癮。
最初的內容,我以《教師心理學》為名,連載于我的個人網站:世紀心理沙龍(www.xlxcn.net)。邊寫邊發,認識不認識的網友們邊看邊評,這是一種比較有意思的寫作體驗,可以隨時發表,隨時看到反饋意見與建議,也可以隨時修正繼續撰寫。然而,由于高校教師工作也比較繁忙,所以這個工作也是隨性而行,寫寫停停,甚至一停許久。
后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劉榮飛編輯發現了我的寫作,便邀請我盡快寫出完整內容,希望能集結成書。這其實也是我的目標,在劉編輯的催促下,就繼續動筆了。
本來,“教師心理學”在內容上其實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教師如何運用心理學知識來提升自己的教學實踐;二是教師如何調整好自身心態,以應對不斷加大的工作壓力,做一個成功而有幸福感的教師。但寫著寫著卻發現,越說越想說,當第一部分寫得差不多的時候,已經可以湊成一冊了,總結整理了一下,這就是《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一書的來源。
這本書之所以能呈現在讀者面前,要感謝許多人:
感謝華南師大的領導同事給我安排了這門課,讓我接觸了更多的教育實際,也讓我對心理學應用有了更深、更直觀的體驗。
感謝聽我講課的那些中小學的教師們,和你們的交流讓我受益良多,本書中很多的案例就是來源于和一線教師的互動,你們的建議也是本書最初和最大的動力。
感謝互聯網上那些未曾謀面的網友,你們的評論和轉發也讓我的觀點得到更廣泛的傳播;你們的意見和建議促發我思考和進步,也讓我感受到作品得到實時反饋的驚喜和刺激。
感謝劉榮飛編輯對本書所做的努力,沒有你的真誠的約稿、反復的催稿、細致的校稿……不厭其煩的溝通和建議,就沒有這本書。這是一次愉快的合作!
謝謝大家!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教育案例:魏書生的方法不靈了①
拜讀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一書,我被魏老師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被其教育藝術所感動,很想把那些顯效而又藝術的方法借來一用。然而,當我嘗試用魏老師的方法來管理班級的時候卻出了問題。
有一段時間,我班學生喜歡在自習課及晚上宿舍熄燈后偷偷說話。我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管理方法,剛好在魏老師的文章中看到“自習說話接力本”及“評選說話大王”的管理方法。我如獲至寶,馬上套用。一周下來,自習課上不再傳出嗡嗡聲,熄燈后也不再有學生講話。我暗自欣喜——魏老師的方法可真管用?刹胚^兩周,我卻發現班里的學生變了,變得沉默寡言、消極倦怠,原本團結向上的班集體風貌一下子消失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究竟哪里出了問題?
魏老師的方法應該沒問題吧?肯定沒問題,魏老師是全國有名的教育專家,我就是按照魏老師的方法做的,一點也沒走樣呀。過去我也借用過魏老師的一些方法,效果確實挺好。那么,這次的問題究竟出在何處呢?我迷茫了。找班委、學生詢問,他們支支吾吾,表現出一副想說又不敢說的樣子。
每一位教師,無論是否做班主任,都會牽扯到學生管理問題,否則,你的教育、教學也就無法開展。許多專家,包括一線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也總結出了各種各樣的管理學生的理論和方法。很多時候,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并不是沒有辦法來處理學生問題,而是挑選什么樣的辦法來處理。千頭萬緒,如何梳理?或者說,必須要清楚一個問題:什么是學生管理的關鍵因素?
一、愛心價值幾何
管理學生,既要考慮到內因,又要考慮到外因,學校、家庭與社會結合起來處理問題會更有效。然而,這畢竟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事事都是重點也就沒有了重點。當年“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時候,不是齊頭并進,而是要尋找一個突破口,學生管理也一樣。那么,究竟什么是學生管理的關鍵?究竟是什么導致了一個教師的成功或者失敗呢?對于這個問題,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答案。
許多教師常常會考慮一個因素:愛心。
我看過許多教師的教育論文,也聽過許多教師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在談及自己管理班級時,他們常常將“愛心”放在首位。除此之外,還有“耐心”、“細心”、“恒心”、“虛心”、“責任心”等等,也有一些教師將這些統稱起來,總結為“五心說”、“六心說”。我有時候和一些教師開玩笑說,一些班主任似乎患了“良心肥大癥”,總擔心自己的愛心不足,“心眼不多”。
許多全國知名的教師,今天或已經成為教育專家,或成為許多基層教師的“偶像”,他們也總是愿意談教師的愛心問題。全國知名的優秀班主任任小艾一次在廣東做報告,曾提及教師職業的偉大之處,她給出的一個理由是:教育行業之外的人,只是愛自己的孩子,這是誰都能做到的,但教師職業之所以偉大,就是當教師的不僅要愛自己的孩子,還要愛別人的孩子。因此,當教師的必須要有“愛心”。
又如知名的中學教師李鎮西,也是以“愛心”而聞名。他的第一本書,就名為《愛心與教育》。這本曾再版印刷多次的書,記錄了他教育實踐中的大量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擴展閱讀1—1 李鎮西的“愛心”故事①
1983年,是他參加工作的第二年。這年春天他因勞累過度,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癥,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療。
他本不打算告訴學生,想悄悄離開學校,但還是讓學生們知道了。在離校那天下午他為學生上最后一堂課的時候,教室里哭成了一片!
在住院的一個月里,孩子們分批分批地去看望他,為他哭,為他笑。學生們那樣愛他,使他深深地愛上了他的學生。他甚至偷偷地從醫院溜了出來,帶著學生去峨眉山玩了整整一天!晚上回病房被護士長狠狠批評了一頓,但他覺得那天晚上是住院以來睡得最好的一夜。他經常想:怎樣才能報答學生對我的厚愛?
那時,他住在單身宿舍,條件很艱苦,一位家長來學?此荜P心他,第二次來的時候,給他提來一筐雞蛋,讓他補補身子。人家硬讓他收下,他只好收下了。他感到非常溫暖。第二天課間操時,他用煤油爐子煮一個雞蛋,然后,叫來那個家長的孩子,把熱雞蛋塞給他說:“這是你爸爸托我給你煮的,快趁熱吃了!”以后每天一個,直到吃完為止。
如今,有許多青年教師問他:當班主任疲倦了怎么辦?他的回答是:一是感受學生的愛,為了學生的愛盡自己的責任;二是把每一個工作日都當作創造日。
這二十年,李鎮西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雖然優秀教師們的“愛心”案例很讓人感動,但我仍然要說,愛心并不能成為學生管理、教育影響的關鍵因素。理由很簡單:
其一,如果愛心能教育好一個孩子,那么教師這個職業似乎都是多余的了,教育工作由家長來做最好了。因為如果比“愛心”的話,教師對學生再愛,也不如父母對子女愛得更深,“誰的孩子誰不愛呀”。很遺憾的是,許多父母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就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子女;其實許多教師也一樣,不是不愛自己的學生,但就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學生。教育是一門科學,而愛心只是一種道德的訴求。
其二,愛心是教育的關鍵,這種觀點對教師職業是一種簡化甚至侮辱。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的事?墒且朴诮逃麄,這就是國家的一樁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識!比绻诮邮芏嗄甑膸煼督逃,經過真正的教育實踐后,就得出教育秘訣是“愛心”,教師的重點是做“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這也太小瞧教育的復雜性了。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