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類

                        您現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類 > 文 學 > 中國文學 > 中國文學- 小說

                        畢業了我們一無所有(附光盤那時年少2)

                        • 定價: ¥26
                        • ISBN:9787540453558
                        • 開 本:16開 平裝
                        •  
                        • 折扣:
                        • 出版社:湖南文藝
                        • 頁數:257頁
                        • 作者:一草
                        • 立即節。
                        • 2012-03-01 第1版
                        • 2012-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買:
                        點擊放圖片

                        導語

                          

                            一草編著的《畢業了我們一無所有》是首部可以讓大學生少走五年彎路的勵志小說,是首部真實反映畢業前友情、愛情以及畢業后就業和奮斗的故事。講述了一群大學生畢業前后的友情、愛情、就業以及為夢想奮斗的動人故事。故事里有最浪漫的懷舊,最感人的愛情,以及最激勵人心的奮斗故事。    看《畢業了我們一無所有》,畢業后少走五年彎路。從校園到社會,不是說一定要摔多少跟頭才能成為精英。職場之路、愛情之途皆有捷徑。本書通過真實豐富且生動深刻的情節,讓你提前強烈感受到社會的殘酷、生活的不易,并且提供了大量高明且可復制的奮斗思路和技巧。讓你早明事,少犯錯,更快更好適應社會,跑步成為精英,早日實現自身價值。
                            《畢業了一無所有》關懷大學生畢業生活,并提供切實幫助,書中除了有大量的職場奮斗理念和技巧外,更是獨家提供了年薪高達20萬的就業機會,只要將書中的夢想明信片郵寄給本書出品方優閱圖書,你就有機會獲得在影視和圖書行業的高薪就職機會,名額不限,機不可失。

                        內容提要

                          

                            畢業前以為擁有世界,畢業后一無所有。既然一無所有,就要輕裝上陣,每走一步都是前進。
                            一草編著的《畢業了我們一無所有》講述了一群大學生畢業前后的友情、愛情、就業以及為夢想奮斗的動人故事——他們是夢想家蘇楊,花花公子馬平志,詩人李莊明;她們是物質女白晶晶,小龍女陳菲兒,野蠻女張楚紅。他們是三對狹路相逢的戀人,上演著三段或浪漫或動人的戀情。畢業就像是突如其來的終止符,將一切美好生活全部打散。就業、失業、相愛、離散、痛哭、迷惘、執念、手足無措、夢想奮斗……社會有多么現實,奮斗就有多么艱辛;奮斗有多么艱辛,夢想就有多么珍貴。他們的故事就是我們每個人真實的人生。
                            《畢業了我們一無所有》是最動人的青春成長,也是最實用的勵志小說,獻給殘酷現實里,正和夢想死磕的人們,尋找答案的路上,你不孤獨!
                            《畢業了我們一無所有》除了包括一本超好看超實用的勵志小說,還隨書贈送同名音樂大碟,本CD由新生代人氣歌手小5和孫子涵傾情制作,13首動人情歌大放送。此外《畢業了我們一無所有》即將拍攝同名影視劇,只要你是本書的讀者,都有機會參演,為自己的未來多嘗試一種可能。

                        作者簡介

                            一草,原名黃楊健。江蘇興化人,知名青年作家、出版人,F任永正圖書發行有限公司CEO、優閱文化傳媒總策劃。已出版個人作品十余部,其中“那時年少“系列作品總銷量超過百萬冊,為近十年來最受年輕讀者歡迎的系列圖書之一。從2011年開始“全國高校勵志巡回演講”,迄今已經在北大等一百多所高校舉行,被大學生朋友譽為“草根勵志哥”。

                        目錄

                        引子 如果
                        第一章 花兒與少年
                        第二章 逆光
                        第三章 執迷
                        第四章 怦然
                        第五章 執念
                        第六章 梔子花開
                        第七章 迷路的愛情
                        第八章 終須一見
                        第九章 虛妄之約
                        第十章 雙重生活
                        第十一章 以夢為馬
                        第十二章 人來人往
                        后記 那些曾經過往,以及寫作這件事

                        前言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次!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次,蘇楊一定不會選擇去上大學,去上大學也不要去什么重點院校,不如老老實實上個技校,學門手藝,也不至于畢業了一無所有,成天飄來飄去尷尬得要死。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次,蘇楊一定不會選擇認識那個名叫白晶晶的女人,認識了也不要相愛,相愛了也不要分開。為了這個女人,他徹底粉碎了所有堅貞的信仰,淚水流干,經脈盡斷。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次,蘇楊一定不會選擇去賣天殺的保健品,一生行盡坑蒙拐騙之事,說盡嬉皮笑臉之言,睜著眼睛怕天打雷劈,閉上眼睛怕生個兒子沒屁眼。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次,蘇楊寧可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小麥發芽,看樹葉漸黃,看群鴨戲水,平淡中享受生活的甜酸澀苦。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次,蘇楊一定不會選擇此生為人,生存在這個聲色犬馬之世,活得快樂,也受著折磨,紅塵奔波,人前人后,最終造就的是一顆孤獨的心,贏弱的魂。
                            可生活無法重新選擇,只能俯首打量。于是,當我們將視線投向過往,看到的將是一幕幕悲涼之劇,然而我們無法發笑,因為。那個因成長而引發的所有悲涼的載體,正是你,正是我,正是蕓蕓眾生、人民群眾。
                            對之,我們都無路可逃。
                            生活猶如強奸,若無力反抗,不如閉眼享受!
                            而成長的過程,畢竟充滿了種種無助。
                            好戲,開始上演了!

                        后記

                          

                            那些曾經過往,以及寫作這件事
                            1
                            曾幾何時,我是那么依賴于文字表達,總覺得內心有千千萬萬想說的東西,通過文字,通過寫作,只要想寫,就能寫出來,并且一定可以表達到位,感動自己的同時還能打動別人。是的,在當時的我的眼中,再也沒有比文字更美好和強大的力量,因為可以寫作,即使生活貧瘠到一無所有,也會感覺自己富有得像一位真正的國王。
                            可不知從何時起,我變得那么害怕寫作,雖然還有表達的欲望,但卻有心無力,總覺得寫不出來,寫出來也不夠好,打動不了別人,甚至無法感動自己,還不如不寫,至少還多個念想。
                            或許這就是人生的距離,時間的殘忍吧,從少年到青年到現在臨近中年,十余年時間彈指間已經過去。
                            2
                            具體來說,我從1998年開始有意識地創作小說,2001年開始有目的地創作小說,關于文字最美好的紀念也都停留在那些年。時至今日,我依然懷念我的大學時代,懷念那些在圖書館美美地借出新一期《萌芽》,然后如饑似渴地閱讀上面的文字的日子。當一個人的青春期遇見一座城市和一個時代的變革期,由此產生的情緒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的,總之,當時的《萌芽》給了我極大的震撼,我才知道原來還可以這樣去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
                            當然還有“新概念”作文大賽,第一屆已是傳奇,一等獎獲得者的故事被我們傳誦,我一遍遍地將宋靜茹的《孩子》高聲朗誦,我為甘世佳的《十七歲開始蒼老》而憂愁不已,還有周嘉寧、蘇德,她們曾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女孩,那時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給她們打電話,像個真正的白癡一樣不停地說:好喜歡,好喜歡你們的文字哦。
                            至于韓寒,那絕對是一顆遙不可及的星,遙遠到連傳說都沒留下幾句。
                            當然也還有“榕樹下”,關于這個文學網站,可以寫的回憶就更多更多了,在那里我認識了更多的朋友,我們一起寫下了更多的文字,也分享了更多的友情,留下了更多的美好回憶。
                            那幾年,留下的除了美好的回憶,更多的是感激,感激在我生命里出現的那些人,經歷的那些事,這份感激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薄,只會更加濃烈。
                            因為那樣相對單純的歲月,那樣志趣相投的朋友,那樣純粹投入地寫作,都再也回不來了。
                            3
                            2005年,我開始從事圖書出版工作,有了之前幾年在廣告營銷行業的打拼,我的出版事業做起來格外順利。六年來我的進步很大,也出版了一些叫好叫座的好書,我想出版將會是我這輩子一直主做的事業,我那么地熱愛圖書出版,成為一名杰出的出版人是我矢志不渝的目標。 這幾年我將所有心血都投入到工作和家庭之上,很少寫作,原因開頭已經陳述,但我始終明了寫作將永遠暗涌于我的內心深處,沉淀之后就是新的爆發,而這一次將更猛烈,也更強大,我可以寫出更豐富更精彩的故事,也可以寫出更加動人的道理,因為我已經有了更多的人生體味,和更為明確的價值觀。 寫作是私人的事,但寫作絕對不能只為了自己,做出版這幾年,我們習慣給不同作者打上不同的標簽,那我的標簽是什么呢?我是為了哪個群體而寫,想表達怎樣的理念呢?我冷靜地問自己這個問題,然后給出了清晰的回答:我要做80后草根代言人,我的作品要緊緊圍繞這個群體來表達,和他們一起成長,因為我就是其中一分子,更因為,我們的真實生活現狀目前還極度缺乏真實的表達,有太多文字在歌頌風花雪月,在掩飾,在逃避,我們需要文字的美好,但更需要文字的真實。 是的,此刻的我已經無比明確這樣的創作目標。這顯然是我創作的全新階段,也將是最美好、最有力量的階段。 4 這些日子,網絡上最熱鬧的事莫過于韓方之爭,看了雙方的很多發言,也有想過去表達,聲援誰誰,抨擊誰誰,最終還是保持緘默,因為擔心自己知道的其實也算膚淺。只不過看到方質疑《三重門》非韓寒所寫,還是覺得方太過荒唐,文學創作焉能從邏輯上分析誰能不能寫出,應該是誰寫而不可能是誰寫?得看內容,  《三重門》講述了一個高中生的成長和情感故事,顯然就是韓寒曾經經歷的生活,而且行文表達整體還算青澀稚嫩,去質疑這部作品顯然是可笑至極。不只韓寒,幾乎所有我認識的青春作家的長篇小說處女作都是他們的“自傳”,或多或少都有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因為這樣的故事最容易寫,內心深處也最愿意表達。 我也不例外。2004年,在創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說和散文后,我開始撰寫第一部長篇小說《那時年少》,將自己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感經歷,還有大學畢業前后幾年的時光用文字認真記錄了下來。這部小說雖然缺點甚多,但因為情感真摯,情緒飽滿,加上內容獨特,一直在我內心深處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 5 只是一名寫作者不可能永遠去寫自己的生活,小說畢竟是一門虛構的藝術,創作真正的快感在于創造,而長篇小說的創造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飽滿的情緒只是一個基礎,人物塑造、情節架構、表達方式等都對寫作者構成極大的挑戰,克服這些挑戰再去創作,就能收獲不一樣的快感。而最最重要的還是價值觀的體現,沒錯,價值觀是小說的靈魂,很難想象,一部沒有價值觀的小說可以廣為流傳。打動人不是什么難事,狗血情節永遠有人消費,但唯獨價值觀才是刻在讀者內心的烙印,因為我們活著,其實就是在找尋一個信仰,而文學的信仰就是其價值觀。 這些道理,我是隨著生活經歷的增加,逐一體悟感知的,并且無論是面對生活還是創作,都變得慎重起來,少年輕狂有其美麗,中年老成也有其風景,且行且悟,且悟且珍惜。 不管如何,我開始從更深層次去領悟創作,并且享受不一樣的創作快感,排兵布陣是其表,布道而講是內核,我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都化入筆下的故事,讓那些人物去上演他們自己的悲歡離合。 《畢業了我們一無所有》就是在這種狀態下的產物,也是我自己最為滿意的一部作品。 6 《畢業了我們一無所有》講述了以蘇楊為首的幾位大學生畢業前后的故事,有愛情,有友情,有挫折,有奮斗,更有成長。書中的幾位人物代表著各個類型的大學生,他們的故事也大體反映了現在草根畢業生的幾種人生軌跡,只是更為戲劇化。 然而這些還只是表象。 還是得回到價值觀上,從書名來看,似乎比較悲觀,然而這也正是現實寫照,除了吸引眼球,小說真正想表達的還是:奮斗改變命運。沒錯,這才是我想通過這部小說最想表達的觀念。在這個悲催的年代,在殘酷的現實世界里,作為一名大學畢業生,一名草根80后,你可以什么都沒有,沒有技術經驗,沒有家庭背景,沒有原始資金,沒有相貌美色,沒有巧舌如簧,沒有人脈氣場,哪怕你真的是一無所有,但只要有一顆奮斗的心,并且真的能持之以恒為夢想而奮斗,你就一定會有成功的明天。 我不認為這是虛空的說教,因為我就是這么成長起來的。十年前我大學畢業,傻小子一個走進社會,悲哀地發現自己真的一無所有,幾年大學所學的專業技能壓根兒無法支撐我的生活,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所幸對成功的追求一直沒有懈怠,一步一個腳印,奮斗至今,雖然生活已經有了顯著的改善,卻依然不敢放棄努力,只為了更燦爛的未來。 因此,如果這部作品可以讓一些讀者朋友在看完之后獲得一些信心,擁有一些奮斗的動力,那么作為作者,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當然小說里也不是沒有悲觀的色彩,其中的愛情挺讓人絕望,不管你愛或不愛,真情還是假意,最終的結果似乎都一樣,那就是分離。 為什么會這樣?我不知道,對于愛情的悲觀和絕望,這么多年,一如既往。 一草 2012年1月30日星期一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1
                            想想這古人也真奇怪,兩個男人認識沒幾分鐘,如果情投意合就會找個荒山野嶺撮土為香,義結金蘭?谔柺牵翰磺笸晖峦丈,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聽上去特滄桑,但事實上最后真能_起赴死的卻沒有幾對,曾經的海誓山盟也就是講過就忘、過過場而已。
                            蘇楊和張曉光同性同齡同階級,父母均為Y市一所初級中學的老師,連家都在教工宿舍區同一個大院里,作為那個大院僅有的兩名新生男丁,兩人打從娘胎里出來就別無選擇地玩到了一塊兒,一直玩到發育完全才正式分開,除了小時候為共同的鄰居陳小紅干過幾仗、互相朝對方身體吐過口水外,前后十幾年來兩人一直情同手足。在他們8歲那年,蘇楊和張曉光決定正式結拜為兄弟,起因是受了當時正在全國熱播的《射雕英雄傳》的影響。
                            那是一部能讓所有男性的荷爾蒙以幾何速率倍增的武俠電視連續劇,從6歲小孩到60歲老頭無一幸免,每個人看完后都會產生臆想,覺得自己是武林高手,然后就想滿世界找人打架。張曉光堅持說其實他就是郭靖,因為他也會降龍十八掌,于是蘇楊只好是楊康。雖說楊康是個壞人且慘死破廟,但蘇楊并不反感,因為他覺得楊康比較帥,還出身富貴,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很硬,能言善辯又會哄女孩歡心,實在要比只會降龍十八掌的郭靖有前途得多。
                            有一集《射雕英雄傳》里上演郭靖和楊康相見恨晚、義結金蘭,這讓蘇楊和張曉光深受啟發,于是決定效仿。只是他們并沒有模仿古人一樣撮土為香,因為他們有真正的香——四毛錢一盒的“野豬”牌蚊香。記憶里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傍晚,大院的男女老少都喜歡沖涼后搬個小躺椅到院里乘涼,一邊揮舞手中的大蒲扇驅除蚊蠅一邊亂侃男女關系,等到十點鐘時再集體收看《射雕英雄傳》。就是在那樣的一個夜,在陳小紅同志的見證下,蘇楊和張曉光跪在“野豬”牌蚊香前互相磕了幾個響頭,接著又向證人陳小紅磕了個響頭,最后把剛剛從電視上學會的口號大喊了一遍,從而正式成為了兄弟。
                            蘇楊年長張曉光三個月,所以是大哥,為了表示對大哥的尊敬,張曉光又畢恭畢敬地向大哥蘇楊磕了個響頭。蘇楊在接受了小弟張曉光跪拜后有點兒小感動,認為從此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和兄弟一同享受,哪怕是自己最喜歡的女孩陳小紅。由于深受武俠電視劇的荼毒,8歲的蘇楊已能夠流利背出“女人如衣裳,兄弟如手足”之類特哲學的話,蘇楊很想把這個念頭告訴張曉光,但最后還是忍住了什么都沒說,沒有說的原因是他知道張曉光也很喜歡陳小紅,事實上漂亮的陳小紅差不多是他們那幾個大院里所有男孩暗戀的對象,這幫還沒開始發育的小孩別的東西沒學會,拈花惹草的本領倒是無師自通地掌握了不少,不但早就對女性生殖系統了如指掌,甚至明白大人告訴他們“你是從你媽夾肢窩里爬出來”的說法只是一個非?尚Φ闹e言。
                            那個夏夜,在和蘇楊八拜之交后,張曉光很激動,不但現場熱淚盈眶還當即回家把他爸剛從上海買來的變形金剛送給大哥蘇楊,并警告蘇楊如果不要的話就用降龍十八掌打他,沒辦法,蘇楊只好勉為其難地收下變形金剛,同時將白天在路上拾到的兩只劣質玻璃球當成禮品回贈給張曉光。
                            彼時,Y市上空的星星在廣袤云層問灼灼發光,曖昧的氣息將那個縣城的子民盡情包圍。80年代確實已是一個遙遠的世界,所有歡歌笑語只能在記憶中悄悄彌漫。那時,沒人關心國家大事,沒人在乎市場經濟,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目標可以先擱到一邊,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可以暫時忘記,所有人都把自己的情感沉浸在電視劇中,為了一個叫郭靖的傻瓜和一個叫黃蓉的女人之間的愛情感慨不已,那份愛情成了所有人最真的夢,伴隨著灼灼星光在各自生命中靜靜流動、緩緩暗涌。
                            成為兄弟后蘇楊和張曉光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合伙打架。張曉光屬于那種提前發育的孩子,10歲就開始變聲,12歲出頭就頻繁遺精,個子比同齡人足足高出一頭,加上長相兇殘,遠看像薩達姆,近看像拉登,一般小孩和他格斗前早就不寒而栗。而蘇楊人雖然話少但腦子卻異;罱j,又不知從哪里學會了N多無賴手段,打人專攻下三路,不是用手抓就是用牙咬,外加吐唾沫到對方臉上,反正女人用的那套他全會,非常不要臉。因此兩人聯手打遍全年級難逢敵手,并很快占山為王,成立了一個司令部,其組織完全模仿當時熱播的《加里森敢死隊》。大哥蘇楊任總司令,小弟張曉光是副司令,陳小紅是秘書,他們的手下是幾個同樣熱愛戰爭的孩子。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好戰分子成天和其他單位的小孩打架,搶他們的油條吃,并把手上的油擦在頭發上說那會有助于頭發生長。
                            就這樣,在緩慢的成長中他們保持著高昂的革命熱情,并在連年爭斗中建立起越發深厚的兄弟情誼。只可惜好景不長,在經過狂躁的青春期后,蘇楊和張曉光終于來到19歲,基本發育完畢長大成人。19歲是一個分水嶺,漫長的人生注定在那年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從此命運向左向右,不復交合。
                            19歲那年蘇楊考上了上海F大,成了一名無比光榮的大學生,張曉光職校畢業后留家待業,在社會游蕩了大半年,最后成了一名化工廠工人,每天站在巨大的發酵池邊監測溶液酸堿度。此后幾年內兩人漸漸疏遠,直到最后成為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關于成長,我們總顯得那樣無能為力,所以很多感慨,其實只是多余。
                            P10-12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观